资讯动态
NEWS
首页 > 培训干货 > 三大课程设计逻辑——要素型结构顺序
三大课程设计逻辑——要素型结构顺序
2020年07月01日
课程模块和前后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时候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因此在规划这些模块和知识点时要考虑他们之间的逻辑顺序,应先确定模块的逻辑,再确定模块中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逻辑结构顺序通常包括“要素型结构顺序”“流程型结构顺序”“Why/What/How型结构顺序”三种。
今天为大家奉上课程设计逻辑之要素型结构顺序,更多课程设计干货将持续推出。
要素型结构顺序
要素型结构顺序把内容按照某种维度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将各个模块按照“并列”的方式组合起来。模块之间或内容之间是“平级”的关系,没有先后和包含关系,可以打乱顺序重新进行组合。
模块中的知识点之间也存在要素型的结构,如“现场服务规范化的内容”模块所包含的N条规定,每条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某个知识点也可以由要素型的逻辑构成,如“成人学习的特点”,分别是“自主学习”“目标导向”“实用基础”“经验基础”。要素型结构顺序多用于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
它的优点是概括性强、便于记忆、分割自然、调整方便。缺点是结构比其他类型松散,内容前后关联不紧密,给人堆砌的感觉,不容易持续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当课程一个模块下多层出现要素型结构时,建议把其中一层内容调整成流程型或Why/What/How型结构顺序。
●示例
该课程是非常典型的要素型结构,其优点表现为4个方面:
• 从课程标题就能体现出模块找寻采用了要素型结构,“三“管”齐下”能够让受众了解到本课程将从三个模块展开,并且三者缺一不可,都是关键要素。
• 每个模块的二级目录,都统一运用了WWH的结构,让人觉得结构很清晰,同时确保了受众能够学习到具体操作的內容,符合成人学习中实操为主的特点。
• 每模块二级目录之间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如第二模块第1点分析厅堂现状和第2点服务标准化管理具体内容之间相互对应,并且能够为第3点做铺垫。
• 第三模块第2点与第3点相互对应,符合逻辑顺序。
搭建后的完善工作
基本框架搭建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下列工作来完善课程设计。
(1) 整理内容。课程设计的模块和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规划好后,其中大量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是缺少的,这些内容需要我们查阅大量资料,有些实操的内容我们还必须从经验丰富的员工那里获得,萃取他们的宝贵经验,提炼“通用的规律”。这些内容的整理是课程核心知识体系形成的基础。
(2) 调整标题。搭建课程框架时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课程的逻辑,但一个好的课程还应考虑学习者的记忆、学习者的兴趣等。所以对课程的标题进行适当的包装也是一个必要的工作。好的课程标题不仅能让学习者感到新颖,还便于学习者的长时记忆。另外,我们应尽可能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做正向引导,例如把“常犯的错误”调整成“常见的误区”、把“常见的问题”调整成“面临的挑战”。
(3)书写课程大纲、制作PPT。依据设计好的结构,整理出文字版课程大纲,依据大纲整理出课程设计PPT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