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NEWS
培训师五大核心教学方法——讲授法,从单向到双向
2020年07月09日
讲授法是以口头语言方式向学习者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能充分发挥讲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讲师能够掌控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
讲授法的三个误区
正因为讲授法有应用条件宽松、便于口头表达的特点,一些讲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便采用此种方法教学,把大量的信息和专业术语“搬运”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被动地参与,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培训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容易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满堂灌
讲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怎样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却忽略了学习者的接受程度。讲师总觉得自己不讲学习者就学不到东西,甚至认为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
在这种“满堂灌”式的讲授过程中,讲师把知识确实讲解得清清楚楚,却忽视了个体差异。
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容易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偶尔有自己思维参与,因为要与讲师同步,就有可能把所碰到的各种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种方式还容易让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形成依赖心理,等待讲师来讲解一切问题。
讲师讲得越好,学习者的期待和依赖心理就越强烈。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严重地削弱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书本的语言”代替“口头的语言”
通俗来说就是“照本宣科”。尽管一些知识要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讲述才能准确地传递它在学科范围内的确切含义,但是过多使用“书本的语言”既不能保证学习者听得清,又不能保证学习者听得懂,更难让学习者长时间保持注意力。
●忽视知识的迁移
有些讲师认为,在课堂上要教授完整的、现成的知识,学习者只需认真听讲和记好笔记就可有效地获得知识,并不重视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验。
结果就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明白、课后却又说不清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学习者没有独立思维,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课堂学习效果及时检验的重要性。
讲授法的三个关键阶段
在讲授过程中,讲师应该先对自身角色有深刻认知,讲师不能仅是知识传播的“中介”,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讲师必须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围绕培训目标,应用“讲授法”时,讲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讲师应起主导作用,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
讲师需要对课程内容做合理阐述;
关注和监测教学过程中的成果;
因此课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让学习者思考的阶段、学习者理解(讲师讲解)阶段、知识巩固阶段。
发挥“不讲”的力量
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独立思考之上的,虽然讲授法离不开讲师的“讲”,但讲师在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应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习者自己去挖掘、去思考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讲师获得与所讲授知识直接相关的信息,提炼出需要讲解的核心观点。
如在讲解“团队的定义”时,讲师并不需要一开始就在PPT上把团队的定义展示出来,可以先问大家:“团队”和“团伙”的区别在哪?等大家热烈讨论和发言后,讲师对大家谈到的和团队相关的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和解读,最后把团队的定义完整展示出来加以讲解。
讲师“不先讲”是讲授法的指导思想。为了达到“不讲”的目的,讲师必须想办法调动学习者思考或开口,使学习者能结合自身原有的经验,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无师自通”。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习者思考、开口、解决问题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单纯设计些问题就可以了。
根据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认知程度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两类做法来促进学习者思考。一是直接引导学习者用原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如小活动、讨论、填空、测试等;二是引入一个情境让学习者思考,如举例、录像、引用、联想等。
在讲授法的学习思考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讲师不能急于把知识的全部展示给学习者,只需提示学习者学习的主题;
(2)当学习者需要围绕某个主题思考时,讲师不要直奔主题提问。比如讲师在讲“处理客户投诉的5个步骤”时,不要问学习者:“你觉得处理客户投诉的5个步骤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举一个客户投诉的实例,让学习者分享做法,再把要讲的5个步骤总结出来。
(3)讲师要在引导学习者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捕捉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信息,即进入讲授法的第二个阶段“讲解”。
资料来源:《国际注册培训师培训技术一本通》